【中国白银网8月20日讯】必和必拓8月18日公布大宗商品展望,该公司称,我们认为, 新冠疫情对主需求市场带来的冲击震荡已经平息,尽管如此,我们预计在未来一年,必和必拓的各项大宗商品仍将面对一系列影响价格波动的风险因素。关键市场或供应地疫情可能再度爆发,是对未来一年展望影响最大的不确定系数。
钢铁
2020年,预计全球粗钢产量将面临减产,中国的显著增幅可能被世界其它地区的急剧下滑所抵消。在钢铁产量中,预计粗钢减产6%,生铁减产3%-4%。我们对2021年的初步估计是,增长的百分比幅度将与2020年收缩的幅度相当,生铁将略微滞后,但随着废钢供应量提升、成本下降,电弧炉组生产的竞争优势将得以恢复。我们预计在今后几十年,全球钢铁产量的扩张速度将略快于人口增长,中国将步入增长平台期随后逐步放缓,但这将被以印度为首的发展中世界的增长所抵消。相较钢铁产量的增长,生铁将略逊一筹,主要反映出废钢占钢产量的原料比例长期上升的趋势。
铁矿石
铁矿石价格,自从2019年初因发生巴西布鲁马迪纽尾矿溃坝事件受到扰乱后,一直高居不下,但预计随着巴西供给恢复,价格将逐渐回落。2020年下半年,面临粗钢生产平台期以及废钢利用率提升的影响,相比当下,预计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将会走低。同时,西非新铁矿石的供应可能性上升。这意味着,通过卓越的运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并提升价值将变得愈加重要。长期而言,预计按使用价值计算,铁矿石的价格将取决于澳大利亚或巴西高成本供应商的生产成本。。质量差异化仍将是决定铁矿石价格的一大因素。
炼焦煤
炼焦煤价格已呈现显著疲软。驱动价格走低的主要因素在于中国市场以外的需求,该市场通常约占海上贸易的五分之四,受疫情影响这一部分的需求大幅下滑。2021上半财年,随着主要进口地区重启经济,炼焦煤将面临充满困难及不确定性的时期。如疫情走势好转, 2021下半财年,价格有可能得到持续改善。我们认为,彻底摆脱以炼焦煤为原料的高炉炼铁生产方法,需几十年后才能实现。这一判断基于高炉炼铁产能存量(即当今全球产能70%,中国平均炉龄10-12年,印度平均炉龄约18年)以及大规模使用替代性钢铁生产技术的高昂成本,而许多替代性技术仍处于技术开发早期。随时间推移,生厂商出于降低排放强度等考虑,不断努力提升高炉产率,将使优质炼焦煤获得特别优势。对海运硬质焦煤(HCC)的需求,预计将伴随印度等HCC进口国钢铁产业的壮大,以及中国沿海主要需求中心大型、一体化炼钢厂市场份额的提高而攀升。 客户需求的预期变化,和供给侧可选择的、具有成本优势的增长方案(以较低品质煤为主)之间,已呈现不断扩大的错配。因此,我们认为较高品质炼焦煤的中长期基本面向好。
动力煤
近期,动力煤价格承压下行,已跌破2015-2016年下滑时期的水平。按此价格计算,预计约三分之二的海上供给利润率为负。随着亚洲发达国家重启经济,电力需求提振,可能有助于稳定市场。中国的煤炭进口政策依然是一个关键的不确定因素。长期而言,我们预计来自燃煤的(动力煤和非动力煤)一次能源总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低于全球人口增长。在发达国家和中国,相比新建无补贴可再生能源,燃煤发电预计将逐渐丧失其竞争力。然而,在印度及其他人口众多的低收入新兴市场,预计燃煤发电仍会长期保持竞争力(印度燃煤电厂平均年龄仅为10年左右)。同时,为海运市场输送动力煤的大型、低成本矿山,仍将有能力实现可观的利润率。
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急剧下滑之后,铜价上行反弹,首先是由于市场对增长型资产的情绪提升,近期则是因为供给侧在疫情之下面临挑战的有关新闻。中期而言,我们相信疫情的影响将使之前预测的结构性供应缺口推迟一到两年,至2020年代中后期。更长期而言,我们认为,终端使用市场需求稳健,而铜在电气化大时代中的广泛应用也将带来一定的上行空间。我们认为,十年后起到定价作用的“边际吨”,将来自风险较低辖区内的、品位较低的棕地扩建项目,或风险较高辖区内的、品位较高的绿地项目。受品位下降、资源消耗、投入成本上升、水源制约等因素影响,再加上全行业十年来勘探成果欠佳,缺乏高质量未来开发机会,铜价将进一步上行。
和其它基础金属一样,镍价受到宏观经济情绪起伏的影响。更长期而言,我们认为,镍将是全球电气化大趋势的受益者。其中,硫化镍将尤其受到欢迎,因为用其生产电池用一级镍的成本低于红土镍,而这一点将决定长期镍价。这一观点的依据还源自我们对电动汽车增长率以及最有前景的电池化学技术的判断。
原油
2020下半财年,原油价格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我们认为,在现货市场,我们已度过最大风险期。全球出行如持续改善,则原油价格有望在近期回暖的基础上保持上升趋势。但是,无论是就重启的初级生产还是从库存中释放的产能而言,原油价格上涨的速度可能仍受限于供给恢复的逆风。然而,放眼后续的形势,我们对需求自下而上的分析,结合油田采收率系统性下降,预计结构性供需缺口将至少延续到2030年中期。为填补这一缺口,常规石油面将需要较大投资。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业者放慢资本开支步伐,使中长期供给赤字进一步扩大。需求方面,道路交通存在着明显的中断风险,而非交通类需求显出韧性,尤其在新兴市场。新冠疫情过后的行为变化也是我们考量的一个因素。这些趋势的净影响可能体现为,在我们预测的中期平台期到来后,总体需求将继续步步下滑。长期而言,深水资产是最有可能稳定市场的重大供给板块。足以触发深水项目投资的价格期待,将远远高于当下的价格。我们相信,即使在合理的低位前景下,石油仍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继续成为有吸引力的大宗商品。
液化天然气
2020下半财年,液化天然气的日韩基准估价表现不如人意。新的财年,预计需求会变得更坚挺,但储存水平也相当高位。更长期而言,该大宗商品呈现系统性基准减产,以及有吸引力的需求走势。然而,天然气资源丰富,而液化基础设施前期支出高昂,且资本回收期长线。预计在液化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多情景下,北美出口可满足边际供给,到本十年中期或稍晚期则需要新的供给来平衡市场供需。在全球天然气领域,预计液化天然气的份额将有提高。在此背景下,临近现有基础设施及/或客户的液化天然气资产将颇具吸引力。
(文章来源:文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