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白银网! 客服热线:021-53390919
首 页> 资 讯> 小金属> 正文

光伏产业“吸金王”:四大硅料企业去年揽超700亿元利润,净利高增超160%

2023-02-21 16:07
收藏

  【华通白银网2月21日讯】2月20日,港股上市的硅料企业协鑫科技(03800.HK)发布盈喜预告,公司2022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不低于155亿元,与2021年约51亿元的净利润相比,预计同比增长不低于204%。


  该公司认为,去年业绩显著增长主要是受益于全球光伏行业持续维持高景气度,多晶硅产品供不应求,量价齐升,颗粒硅盈利优势凸显。


  这意味着,截至2月20日,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协鑫科技(03800.HK)、新特能源(01799.HK,特变电工的控股子公司)这四家主要硅料企业2022年业绩预告已经全部披露完毕。


  公告显示,通威股份(600438.SH)预计2022年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2亿元至27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70亿元至190亿元,同比增长207%至231%。


  大全能源(688303.SH)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90亿元至192亿元,同比增加约132.76亿元至约134.76亿元,同比增长231.94%至235.44%。


  新特能源(01799.HK)2022年未经审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不少于130亿元,净利润较2021年同期的49.55亿元增长超过162%。


  综合比较四家硅料企业的业绩预告,按照预计净利润的绝对值排列,与另外三家多晶硅企业通威股份、大全能源和新特能源相比,协鑫科技以不低于155亿元的预计净利润绝对值仅次于通威股份(预盈252亿元至272亿元)和大全能源(预盈190亿元至192亿元),超越新特能源(预盈不少于130亿元)。


  按照净利润增速排列,大全能源(预计同比增长231.94%至235.44%)位列第一位,通威股份(预计同比增长207%至231%)位列四家主要硅料企业第二位,协鑫科技以同比增长不低于204%位列第三位,新特能源以162%的净利预计增幅位列第四。


  虽然预告的净利润绝对值和增速略有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2022年是硅料企业“大丰收”的一年。


  经第一财经记者计算,2022年,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688303.SH)、协鑫科技(03800.HK)、新特能源(01799.HK,特变电工的控股子公司)这四家主要硅料上市企业的预计净利润均超过130亿元大关,合计预计净利润达到727亿元至749亿元,预计净利润增幅均超过160%。


  硅料企业业绩“狂奔”的背后推手是高烧难退的硅价。2022年,受供需矛盾影响,硅料价格不断攀升,一路从230元/千克上涨至最高330元/千克区间,涨幅超过40%,硅料价格创下近十年新高,以此为主营业务的四大硅料企业成光伏产业链“吸金王”。


  并且这些利润集中在几家头部硅料企业中。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现在硅料市场的CR6(指业务规模前六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占据了整个市场90%的份额,分别是大全能源、新特能源、通威股份、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协鑫科技。


  此外,从光伏全产业链对比来看,硅料产业作为光伏产业链上游,“吸金”能力远远超产业链其他环节。


  以通威股份为例,仅通威股份一家252亿元至272亿元的预计净利润,已经超越隆基绿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99.SH)这四家光伏组件企业的合计净利润总额。


  根据公司公告,隆基绿能“一骑绝尘”,2022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5亿元至155亿元,同比增加60%至71%。晶澳科技紧随其后,预计实现净利润48亿元至56亿元,同比增加135.45%至174.69%。天合光能预计实现净利润34.33亿元至40.18亿元,同比增加89.69%至122.68%。晶科能源预计实现26.6亿元至29.6亿元,同比增加133.05%至159.33%。


  不过,步入2023年,上游硅料价格进入下跌通道似乎仍是主旋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简称“硅业分会”)预计,今年上半年有释放增量的企业包括协鑫科技(03800.HK)、包头大全(688303.SH)、新特能源(01799.HK)、东方希望、内蒙东立等,下半年新增投产释放的企业包括永祥股份(通威集团旗下公司)、新疆晶诺、宝丰能源(600989.SH)、上机数控(603185.SH)、合盛硅业(603260.SH)等。


  一位光伏行业资深分析师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现在都预计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50GW。虽然终端需求增长,但是供应端的增长幅度其实更大。整体从供需情况来看,我认为2023年整个光伏的产业链各个环节都还是呈现出过剩的态势。”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声明:中国白银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及时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若是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上海找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报道

热门排行

推荐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