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白银网! 客服热线:021-53390919
首 页> 资 讯> 有色金属> 正文

尽管再次放缓,中国仍增加铜进口

2022-08-03 13:15
收藏

  【华通白银网8月3日讯】中国 6 月份进口了 37.3 万吨精炼,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月度数据。上半年累计进口187万吨,比2021年上半年增长4.4%。


  这种对精炼铜的重新渴望并不是因为缺乏原材料。


  今年前六个月,精矿进口量也同比增长 8.6%。废铜流量增加了 7.3%。


  该国对进口铜的复苏需求与中国制造业活动停滞不前和最重要的建筑行业持续疲软的宏观形势背道而驰。


  然而,中国的微观指标都表明该国目前的铜短缺。



  尽管有溜溜球效应,精炼进口依然强劲


  近 50,000 吨被指定为中国原产的金属使 6 月精炼铜进口量激增。


  这表明保税仓库的大规模转移,可能是今年早些时候“出口”的铜的好转。


  1-6 月的主要出口量同比增长 27%,达到 167,000 吨。很可能这些金属中的一些仅被那些能够通过对进口精矿收费来绕过中国精炼出口税的生产商运送到保税仓库。


  即使在标题数据中考虑到一些税收定义的悠悠球运动,中国对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精炼铜的净需求在 2021 年上半年仍增长了 2.6%。


  事实上,今年迄今 170 万吨的累计净进口量是过去五年中上半年最高的,但 2020 年除外,当时精炼铜的进口量打破了所有历史记录。



  原材料流量恢复


  中国在 2020 年进口了如此多的精炼铜的原因之一是,在 2021 年完全禁止被政府归类为固体废物的物质之前,废钢进口量急剧下降。


  北京的政策制定者被说服不要切断如此重要的铜资源,并将废料重新归类为可回收资源,只要达到最低纯度阈值即可。


  政策掉头来得太晚,无法防止可回收铜进口在 2020 年暴跌至 100 万吨以下。这挤压了国内二级精炼厂的金属产量,并迫使中国产品制造商在其组合中使用更多精炼金属。


  废料与冲击的结合帮助当年产生了创纪录的精炼铜进口量 467 万吨。


  重新分类后,2021 年可回收铜的进口量反弹至 170 万吨,今年迄今已进一步加快至 881,000 吨。


  重新分类的公差阈值比预期的要宽松,但现在进口的可回收铜的纯度仍远高于 2020 年前的水平,这意味着金属含量更高。


  简而言之,今年精炼铜进口量增加并没有产生废料波动效应。


  精矿似乎也没有短缺,尽管一连串的生产中断,尤其是在拉丁美洲,中国在今年前六个月增加了进口。


  根据国家研究机构安泰科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上半年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 2.1% 至 2.5%。



  上海期货交易所股票、保税股票和洋山铜溢价


  夏季挤压


  所有这些都让目前中国精炼铜供应的紧缩令人意外。


  上海期货交易所 (ShFE) 库存已回到 1 月初的超低水平,目前仅为 37,025 吨。与往年相比,农历新年假期的季节性重建相对温和,并迅速逆转。


  根据上海金属市场(SMM)的数据,第一季度保税仓库库存大幅上升至 294,000 吨。然而,此后它们已下滑至 242,000 吨。去年这个时候,中国保税仓库有44万吨。


  低库存已转化为上海期货交易所远期曲线的持续时间价差紧缩和洋山溢价的飙升,洋山溢价是备受关注的中国进口胃口指标。


  目前 SMM 评估为每吨 94 美元,溢价已从 4 月份的 20 美元飙升至七个月高位。


  增加金属的呼声很明显,保税仓库库存是第一个呼声,从 6 月份中国金属的悠悠“进口”来看。


  宏观还是微观?


  中国强劲的铜进口是一个逆势信号,当时该国的制造业正努力恢复在今年上半年因 COVID-19 滚动封锁期间失去的势头。


  事实上,对中国重新启动其增长引擎的能力的担忧是为什么伦敦金属交易所 (LME) 三个月期铜目前的交易价格约为每吨 7,800 美元,而最近在 3 月份创下了 10,000 美元以上的历史高位。


  中国国内的铜供应链很可能已经被北京的零疫情政策打乱了,目前的进口实力将证明只是一个转瞬即逝的现象。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创纪录价格高点引发的去库存之后,铜价的急剧下滑同样可能引发了补货反应。


  不过,这仍然引发了一个问题,即中国的实体参与者看到了铜价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



(文章来源: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中国白银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及时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若是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上海找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相关报道

热门排行

推荐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