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银网12月14日讯】2019年,襄城县经济综合实力跃居中部六省百强县(市)第61位,获评“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前16位;特色商业区成功晋升为省二星级服务业“两区”;全县441个村消除了集体经济“空白”,涌现出一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村、明星村,形成了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等。
12月11日,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召开专题报告会,中国产业集聚区研究专家杨建国为全县200余名领导干部分享《深挖潜力推动“十四五”襄城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城南城北产业集聚区“比翼齐飞”,双轮驱动县域经济
数据显示,作为工业经济的集聚地,襄城县城南、城北两个产业集聚区对整个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已经超过80%。双轮驱动之下,襄城县工业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7.7%,已经形成了“比翼齐飞”的发展态势。
襄城通过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县域经济竞争新优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企业保姆”服务机制,以及襄城县产业集聚区疫情期间一系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制、措施,为2020年襄城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支撑和保障。
“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重,深挖产业生态潜力
襄城通过“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重,一方面持续聚焦主导产业扩量提质;另一方面,通过增量崛起,打造高新产业聚集地,完美践行了县域治理“三起来”。
通过培育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强化龙头带动、突出集群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要素聚集,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膨胀规模、延链补链,全县形成了“原煤-焦炭-焦炉煤气-煤焦油及氢、氨、苯等化学产品循环利用”的煤化工产业链,并衍生出硅材料和碳材料两条“黄金”产业链,形成了煤化工、高纯硅材料、碳材料和光伏新能源四个主导产业集群。
襄城始终以高端高新为导向,转型升级纵深推进;以创新创业为引领,创新驱动持续发力。例如,通过加快推进30GW太阳能电池片“超级工厂”、20万吨环己酮、电子级及区熔级多晶硅等重大项目,吸引平煤集团更多产业链项目落户襄城,着力打造千亿级硅碳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同时开展“精准招商百日会战”,抓好延链、补链、强链招商,确保企业引得来、留得住,持续提升硅碳先进材料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5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以上
乡村振兴,是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时代任务。近几年,襄城县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牛鼻子”工程,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县推行实施。
2018年,襄城县成立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计划,用市场思维、市场眼光、市场办法,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掀起发展集体经济的高潮。
一是通过搭好平台,在各村都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解决谁来经营的问题;二是盘活资产,解决靠什么经营的问题;三是探索模式,解决如何经营的问题,对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优势明显的村,主要采取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旅游生态型等模式,对缺乏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村,采取土地流转型、集资分红型、劳务服务型等模式;四是加强监管,解决规范经营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目前,襄城县448个村中有402个村消除了集体经济空白,152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54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为了提升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襄城县出台了一系列引进、留住、用好人才的制度和措施,为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20年,襄城相继出台“金襄英才计划”“优秀专家选拔管理办法”,举办“优秀乡土人才和优秀返乡创业人才评选”等活动,发现、识别、凝聚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激励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同时,襄城还积极开展农村“领头雁”培训,对农村干部进行集训,通过采取专题辅导、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增强基层干部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的能力水平。
(文章来源:映象网)